在制造产业中,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依赖于高效、稳定的关键业务系统。
这些系统是企业运营的核心,支撑着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等重要环节。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服务器宕机作为一种常见的IT风险,常常给制造产业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避免和应对关键业务中的服务器宕机问题。
1. 生产中断:生产线可能因依赖服务器提供的数据或指令而被迫暂停,造成生产损失。
2. 数据丢失:服务器中的关键数据可能丢失,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运营。
3. 客户体验下降:可能导致客户订单处理延迟、售后服务无法及时响应,影响客户满意度。
4. 声誉受损:长期或频繁的服务器宕机可能导致企业声誉受损,影响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1. 硬件设备维护:定期对服务器硬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软件更新与优化:及时对服务器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修复软件漏洞,提高系统性能。
3. 备份与容灾策略:建立数据备份和容灾机制,确保在服务器宕机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和生产。
4. 负载均衡与容错技术: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分散服务器压力,避免单点故障;应用容错技术,确保系统部分组件故障时整体系统仍然可用。
5. 专业运维团队: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监控和管理服务器运行,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尽管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服务器宕机,但宕机事件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降低宕机带来的损失。
具体措施包括:
1. 预警机制:建立服务器宕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提前预警可能的宕机事件。
2.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备用设备、恢复流程、联系人等,确保在宕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3. 数据恢复与重建:在宕机事件发生后,迅速恢复丢失的数据,重建系统,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沟通协作:加强内部沟通协作,确保各部门了解宕机情况,协同应对宕机事件,共同降低损失。
5. 后期分析与总结:在宕机事件处理后,进行后期分析和找出问题根源,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以某制造企业的服务器宕机事件为例,该企业因未及时更新软件导致服务器受到攻击,造成生产中断和数据丢失。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启用应急响应计划,调用备用设备和恢复流程;迅速联系软件供应商获取技术支持;最后,恢复数据并重建系统。
经过努力,企业成功恢复了生产并避免了重大损失。
事后,企业总结了经验教训,加强了软件更新和运维团队管理。
服务器宕机是制造产业中关键业务面临的常见风险。
为了避免和应对这一风险,企业需要采取硬件维护、软件更新、备份容灾、负载均衡、专业运维等措施。
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计划以及加强沟通协作也是应对宕机事件的关键。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希望本文能为企业避免和应对服务器宕机提供有益的参考。
网络一下建站,各种广告充斥进来。 这么多选择,按理说不是很难,但是事实却是,我们不放心,总是在打听靠谱的建站公司。
如果我是一个技术门外汉,现在让我去外包一个网站,我最担心的是什么?
我最担心的是建站公司拿到我的钱之后,就不怎么搭理我了,对我的网站也没怎么上心了。 做之前很热情,给我讲各种好处,做之后就冷淡,做的网站我不满意,服务也不周到,反正就是我会生气,我会不满意,但是我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我的网站还在他手上。 他分分钟就可以把我的网站弄死,所以我最多把这口气憋在心里,下次不再做他生意了这样,但是网站又有几个生意可做。 给钱之前,建站公司是孙子;给钱之后,我就成孙子了。 一锤子买卖在建站行业里很普遍!
1、建站公司弊病一:糟糕的售后
建站公司它的性质和定位就决定它不可能有售后,哦,错了,没有免费售后。那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一现象?
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现在表姐已经算的上是网站建设的半个内行人了,表姐没想过建站去赚钱。 但是某一天,表姐的朋友请我帮忙,叫我帮忙搭建个网站,我就帮忙了。 然后从原始设计到后面内容的完善,都尽职尽责,然后我的朋友很满意。 她要是在使用网站上有问题,也可以随时问我,我就帮忙解答,因为表姐有的是时间。
但是某天,表姐成立了建站公司了,每天靠着给人建网站赚钱养家,而建网站是个彻头彻尾的体力活,干多少活就有多少收入。 我需要每天建很多网站来提升公司的业绩,才能有一个好的收入。 这样,我从一开始的网站爱好者变成了谈到建网站就想吐的建站患者了。
我为了业绩,我就必须提高效率。 我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接更多的订单,赚更多的钱。 我的精力不再是只建网站了,我还需要去打广告,管理公司那么多人。 你说,我还能有那么多精力给到你一个case上面吗?
在我还是一个菜鸟的时候,我压根不知道自己要一个什么网站。 而建站公司是盈利性的组织,只负责搭建,不会负责扫盲。 所以最后建设出来的网站,过段时间之后,我们总会不满意,不满意就要求修改,修改人家就要钱。
懂网站的人是不需要售后的,他知道自己要一个什么网站,直接给对方空间,让对方帮忙搭建起来就可以了。 然而,懂网站的人一般都会自己搭建网站,所以不存在什么纠结。 而纠结的是菜鸟,是不懂网站,需要一个网站,但是又不知道需要一个什么网站。 他需要你去引导他心中网站的样子,而这样需要的是时间和精力,和多次的修改。
2、建站公司弊病之二:潜规则
潜规则,听着有点邪恶啊,但是我们就把它叫做潜规则吧。 一般你去建网站,对方是不会让你去购买属于你自己的空间的,默认是用他们自己的空间,这样他就可以再向你收一笔费用了。
个人还是推荐自己去买空间,买多站点空间,有很多好处。 之前表姐写过一篇写购买空间攻略,感兴趣的可去看看,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用他们的空间,你根本不知道他的空间是什么空间?我不喜欢他们的空间,原因如下:
软件外包公司排名:1.北京开运联合(北京)2.中软国际(北京)3.东软集团Neusoft(沈阳)4.博彦科技BeyondSoft(北京)5.海辉软件HiSoft(大连)6.文思VanceInfo(北京)7.浙大网新Insigma(杭州)8.奥博杰天Objectiva(北京)9.浪潮Inspur(济南)10.软通动力iSoftStone(北京)11.福瑞博德Freeborders(深圳)12.信必优Symbio(北京)13.大展科技Achievo(深圳)14.恒生电子hundsun(杭州)15.日电卓越软件(北京)16.大连华信(大连)17.中和软chuwa(上海)18.新致软件newtouch(上海)19.艾斯克雷(北京)20.海隆软件hyron(上海)21.大宇宙信息(天津)22.晟峰软件(上海)23.富士通信息(上海)(北京)25.宏智科技(苏州)26.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北京)27.凌志软件(上海苏州)28.音泰思(成都)29.微创软件(上海)30.开目佰钧成(武汉)
随着维护服务器量的增多,越来越觉得监控的重要性。 监控,就是运维人员的眼睛,没有了监控,你不知道磁盘是否满了,网络流量是否超标,甚至服务器是否宕机。 监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市面上的监控软件也很多,软件外包就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 现在业务流程外包(BPO)已经成为外包服务新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外包的主要内容。
大数据开发和软件定制是一种模式,这里提供最详细的报价,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技的开始数字是一八七中间的是三儿零最后的是一四二五零,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
最近几年随着创业风气的发起,已经涌起创业项目外包公司的兴起,已经不仅仅局限为了降低成本,更多的是为了解决自己雇佣技术人员或者无法管理技术人员的难题。
软件外包就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他们的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的公司开发,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目的。 众所周知,软件开发的成本中70%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将有效地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各类软件的出现,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现在很多企业都希望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软件,来实现更高效的工作,正是有了这一市场需求,多家软件开发服务从开发通用软件走向定制化服务。 软件开发选择哪家公司比较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之所以选择定制软件服务,就是因为市面上的软件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需求,所以需要定制个性化的软件,而作为软件开发公司,就应该能够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也许会遇见有的用户不懂软件方面的原理,然后提一些不能实现的功能,而作为软件开发方,应当耐心地给用户解释不能实现的原因并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说服用户而不是一味地说不能实现,这样的软件开发公司才比较好,能够受到用户的青睐。
2、开发软件效率高
用户一旦有了选择软件开发公司定制软件的需求,就说明这款软件对于他来说,是目前比较急切地需要的,希望能够在比较短的时候内开发完成投入使用。 所以好的软件开发公司在确认完用户需求之后,就应该让专业的人员进行软件开发,并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令用户满意的软件。
3、有比较成功的案例
通常情况下,很多软件开发公司在与用户确认完需求进行报价之后,用户就需要付款才能进行软件的开发,也就是说付款在软件开发出来之前。 这个时候,用户如何相信这家公司能够开发出令他满意的产品?客户案例是最说服力的。 笔者曾经选择北京开运联合定制软件就是因为这家公司有多个成功案例,事实也证明他们确实能够开发出令人满意的软件。
网络创业正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的热门选择之一。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网络创业例子相关文章。 案例1:甜饼光盘:几毛钱的光盘定制凭啥卖几十? 淘宝上总有些看起来挺“小”的生意,比如代写书信,制作名片等。 这些生意虽“小”,但要做好却也并非易事。 甜饼光盘做的便是这样的生意——采用定制的方式,甜饼光盘把一桩成本仅为几毛钱的光盘生意做到了几元甚至几十元。 “今天,数字化时代的自由、丰富与便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用不完的储存空间、无穷尽的资源、高速的传播——我们享受着零和一所构成的声色光影。 但喧嚣之后或许你也发现,我们的记忆总像数字一样被轻易删除与更替……就让一张张小小的甜饼,刻下快乐感动的痕迹,写上我的笔迹,不让过去轻易被抹去。 ” 这“甜饼”不能吃,但能看、能听,还因为DIY而带着情感的温度和味道。 米兰•昆德拉说过,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 身处信息时代,人们更加步履匆匆,“深刻”与“难忘”变得格外珍贵。 于是在一家叫“甜饼光盘”的淘宝小店,重庆青年张一带领三个人的小团队,干起了为客人制作个性光盘的生意。 有温度的附加值 光盘的流行少说也在十年前,随着U盘、移动硬盘的普及,作为存储工具的光盘早已退居二线,使用光盘的人越来越少。 一张普通的刻录盘价格也很有限,便宜的几毛钱,贵的也不过一两元钱。 在淘宝上,不乏光盘印刷、刻录的店铺,大部分做的是批量生意,价格都很低廉。 “这年头卖光盘,基本没戏,只有让它们告别千篇一律,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才能吸引人。 ”甜饼光盘的创始人张一这样说道。 而且,多数顾客购买的产品都为车载CD,同类店铺也非常多。 考虑到今后淘宝对盗版问题越来越严格,张一认为,卖空白光盘最为保险,能够避开版权问题。 因此,“甜饼光盘”的卖点着眼于盘面的个性化定制,而不是可以由顾客自己刻录的内容。 每张光盘表面的空白处,都被张一视为创作空间,可以在上面“绘制”创意图案,或者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图案和文字。 在“甜饼光盘”店铺中,售卖的宝贝有两三百种,每张光盘表面均是创意插画,有的是店主原创,有的是购买了版权的作品,风格多种多样,唯美的、搞笑的、卡通的、时尚的,不一而足。 除了一部分车载CD外,“甜饼光盘”的产品更多被消费者当成礼品和纪念品。 在销售旺季,每个月的销量能达到2000余张。 那么,两个工人、一个客服兼美工加上一个什么都做的店主,能否保证个性化定制光盘所需要的精细化服务呢? 没有质量的保障,再好的创意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质量和效率。 ”张一说。 “甜饼”毕竟是小批量生产,不可能采用音像公司胶印或丝印的光盘表层加工方式,为了获得不比胶印差的质感,他做了很多实验和摸索。 在原料的选取上,“甜饼光盘”采用的是进价2元的高品质光盘。 随之而来的是关键的加工步骤:首先将盘面用高精度6色打印机慢速打印输出,再放入控温干燥箱中,进行两小时的45℃低温烘烤,去除表面墨水中的水分,再用丝印的方法为光盘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UV保护油,最后经过高强度UV照射瞬时固化光油,使光盘具有光泽质感,同时增加耐用度。 经过这4道工序,一张甜饼光盘才能出炉。 张一将这一制作过程拍成视频,放到宝贝页面供买家了解。 相比繁杂的图案,简单的插画反而更难做,有时因机器障碍或人为因素,一不小心在空白处留下一个墨点,整张光盘就作废了。 “很多细节问题网上是找不到答案的,没人能帮你,只能靠自己摸索。 ”张一说,为了控制成本,就必须降低报废率。 随着店铺工艺的不断改良,目前产品的报废率已基本控制在5%以下。 经过这番处理,光盘不再是冷冰冰的论打卖的小东西,而是被创作者赋予了个性、温度乃至味道,成了精美的小礼物。 当然,每张光盘的价格也就不止那几毛钱了。 仍有提价空间 一张甜饼光盘的成本有多少?原材料、人工、设备损耗,算上加工中产生的废盘等,每张的生产成本是3.5元左右。 目前,店中的成品光盘平均售价7.5元/张,定制加文字的至少要十几元,售价最高的是来图定制的光盘,每张25元。 其实,别看售价已经翻番,张一觉得产品还有很大的提价空间,现在正是“甜饼光盘”打开市场积累回头客的阶段。 2012年甜饼光盘已经上调了两次价格,一次将非定制产品从9.5元上涨至12.5元,一次将定制产品价格从14.5元上涨至19.5元。 “虽然看起来涨幅很大,但不到20元的价格对于定制产品来说,已经很低。 当然,也不能上调太多,提价的前提也是对自己的生产工艺更有信心。 ”张一认为,要有真水平才能把价格涨上去,做出足够的差异化和特色,才是品牌溢价的前提。 除了光盘,张一还设计了硅胶套包装,力求在包装上做到与众不同,同时推出了电子音乐相册服务,给买家提供更丰富的定制内容。 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网络交流有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个性化定制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客人对字体设计或照片清晰度不满意的情况也发生过,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事先要与消费者进行认真沟通和反复确认,直到对方满意了才进入制作工序。 “虽然做定制非常麻烦,但也更容易做出特色,日后在这方面要更加努力,发挥自己的特点把差异化做到更明显,这样才能够真正算得上是淘宝的‘小而美’了。 ”张一和伙伴带着更大的梦想,自然也没停下前行逐梦的脚步。 案例2:许广彬:我的站长岁月 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做破解网站,个人站长圈内无人不知,是国内第一批玩域名的IT人。 他掌握着中国70%—80%的站长资源,与蔡文胜、戴志康、吴欣鸿、华军、李明顺等草根站长都是好基友,但他却最终成为站长圈的“逃兵”。 2004年,机缘巧合他进入IDC领域并一气做了下去;2007年,因为对国内IT资源的深入了解及成熟运营,成为中国第一批云计算领域的探路者。 后来公司转型,他再次创业,于2012年创办的华云数据带动了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变革。 他就是不愿接受家族生意的华云数据创始人许广彬。 坚持走出去创业 我毕业于西安工程学院,学的是热能工程,属于典型的动手强于动口的工科男。 1997年在校期间连拼带凑,再从家里骗点儿生活费,买了个电脑,搞个“小猫”拨号,和几个同学开始凭着兴趣玩起互联网,每个月交了网费之后,哥儿几个到处蹭吃蹭喝。 那个时候的互联网和现在完全不同,比较粗糙,对技术的要求相对现在要高一些,我当年堆代码的手艺要比现在强多了。 后来因为个人爱好,我集结了国内几乎全部破解高手一起做了个破解网站,开始想低调点,取名为“赢征天下”。 后来好朋友送我一个,于是更名为“赢政天下”,口号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有种惺惺相惜的默契和大公无私的良好信任,用现在的话说叫良心论坛。 那个时候在中关村卖的盗版碟上面都标有“赢政出品必属精品”几个字,因为不打赢政LOGO的盗版盘不好卖。 尽管当时占据整个市场的盗版销量很惊人,但我们不靠这个赚钱,一分钱都没收,所以很多被盗版的软件商也没法找赢政天下的麻烦。 毕业后,根据专业我被分配到兵工部下属的国企锅炉厂,在车间烧锅炉,算是铁饭碗。 结果几个月之后就光荣下岗了。 1998年3月30号,户口迁回原籍拿到新身份证之后,我就想出去自己闯荡,但父母非常希望我能子承父业留在家里人身边。 其间经过还是挺激烈的,最后的结果是我顶着巨大的压力跑出去独立创业了。 站长江湖 离家之后,我就想干互联网,但对互联网的认知很朦胧,那时也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商业模式或完善的产品。 口袋里揣着几千块钱,就开始了寻找之路。 最开始去的北京,但混得不怎么样,赶上大学生不包分配,感觉满街都是年轻人在竞争。 和同学商量后,我来到中国5个经济特区中唯一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的特区——厦门。 那是1998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企业申请域名,做网站,搞企业邮箱。 尽管现在大家很清楚这就是互联网业务,但15年前和企业谈这些,别人都认为我是大忽悠、大骗子。 最难的时候我曾经连续两个月一天只吃一顿饭,但就是撑着一口气不对家里说。 当时别人都8点起床,我6点就起来,拿个不锈钢暖水瓶熨烫衣服,烫得平平整整地再出门。 因为我的工作希望客户能第一时间对我有个好印象,我很渴望成功,很认真地一点点积累。 我玩过域名,对站长圈子很熟。 比如,58同城的姚劲波,还有美图秀秀的创始人吴欣鸿,当时吴欣鸿还不叫这个名儿。 我们玩域名都比蔡文胜还早些。 蔡文胜第一次玩儿域名应该是1999年,他后来一直钻研,成了我们之中在域名领域最有成就的。 我和蔡文胜认识十几年了。 2000年,他请我帮忙优化域名注册。 2003年时,我做着赢政天下,蔡文胜做265,也经常给他干干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儿。 当时也不谈钱,因为赢政天下就是一个有点江湖气的凭兴趣和人际关系运营的个人论坛,帮着用户优化都成习惯了。 有一天深更半夜,蔡文胜给我打电话,问是否有办法让265的安装量和首页设置量一月内上升500万。 我说这不好搞。 但是后来,我看到有人可以搞得定,那就是周鸿祎。 当时的周鸿祎还没做3721,在做社区聚合的模式,叫奇虎社区,整天和大旗网对着干。 他投戴志康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搞了奇虎社区。 尽管名字都叫奇虎,但和后来奇虎的业务完全是两码事儿。 蔡文胜来厦门的第一个员工是张立,也就是今天欣欣旅游的创始人。 蔡文胜就是那种老大哥的心态。 那时候厦门很小,最早吴欣鸿不在厦门,在老家泉州开了家企业建站公司,后来看到厦门发展机会更大,就过来搞了社交网站,比FaceBook还早一两年。 本来网站可以搞好,但后来遇到一些问题,就给关掉了。 然后蔡文胜就喊他一起来帮忙,之后吴欣鸿又搞了美图秀秀,现在已经红透半边天了。 当时还有阿飞(《神仙道》创始人姚剑军,先后创办站长之家、CNZZ数据统计、光环游戏),以前完全不是企业家状态,最早他就想搞源代码下载。 但我很欣赏阿飞身上的一些特质,就介绍他和蔡文胜认识。 阿飞创办了,后来蔡文胜成为董事长。 蔡文胜拿域名加7位数现金,换了阿飞一些股份。 后来阿飞又搞光环游戏,蔡文胜又成为除阿飞以外的大股东。 我和戴志康也是非常好的朋友,他读大学时我们就认识。 戴志康毕业后创办康盛创想,拿了周鸿祎的投资,一步一步把公司做起来。 我们中间也一直保持联系。 我是他的客户,我又给他介绍了很多客户。 2007年,我因为创立世纪互联的云计算公司到了北京,经常跟戴志康一起打羽毛球,和朋友们一块吃吃饭、喝喝酒、聊聊天,关系更加融洽。 总之,在厦门做互联网的人我基本都熟,除非他刚进来一年或者半年。 当时在厦门互联网圈,大家的小日子过得都不错,虽然我的赢政天下搞破解不赚钱,但是广告费还挺多。 hao123创始人李兴平确实是流量高手,4399也是他的。 那个时候4399搞一个小游戏,没人玩、没人弄,后来蔡文胜觉得好玩慢慢搞起来。 其实,在2000年前后,大家玩互联网不像现在就想着赚钱。 那时候的风气就是大家组成一个圈子,像一个大家庭,在一起非常亲。 你做一个牛×的东西,我觉得你就是牛人。 大家在一起探讨的不是生意,更多是互联网怎么发展,谈你的论坛应该怎么发展,我的赢政天下未来怎么走,有种很纯粹的革命友情。 逃离站长圈,甘当“包租公” 我算是站长圈的逃兵,最终不做赢政天下了。 其实刚到厦门的一段时间靠赢政天下的广告点击费经营起小团队,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有几万块的纯收入。 但慢慢网站流量太大,免费托管服务器的地方不能负担了,我就自己搞个ADSL拨号。 后来,网站关掉几个月,广告收入切断,我就不得不开始积极寻求新的业务方向。 因为毕竟是盗版,对软件商没好处,国内的大环境也越来越成熟,最终就彻底不做了。 但依然参加蔡文胜每年一届的站长大会。 第一次创业是跟朋友合伙,那是2000年,做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等很基础的业务,算是第一次涉入IDC领域。 2003年选择离开,独立创办蓝芒。 当时的初衷并不是打算做IDC,而是只做软件。 我们团队还开发了一个软件,叫域名虚拟主机管理系统,帮别人管理域名和服务器,是中国第一个服务器管理软件。 当时在中国做IDC生意的有五六百家,有一半以上都买我的软件。 后来大家都说,软件用你的,能不能连服务器等IDC服务都帮我搞了?反正这事儿我也在行,有生意就做呗,就这样直接进入了IDC领域。 当时的第一单大客户是日本的一家电子游戏公司世嘉。 他们带了1.5亿美金到中国搞游戏,办公地点选在上海的南京西路。 我给世嘉在汕头开了100多台服务器,他才用了5台,每个月给我交钱。 那时候没有云计算的概念和技术,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这么浪费,当然同时确实给我带来了固定的良好收益。 慢慢的,盛大、优酷等一堆优质企业都来找我托管服务器,到2006年时蓝芒已经可以算是TOP的民营IDC了,知名度和口碑在那儿摆着呢。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挨个数,从网络、新浪、搜狐,再到搜狐畅游、乐视等综合类型网站,还有一些垂直网站,都是我的客户。 中国几个神级的站长,从一开始就是我的客户。 第一个是戴志康,现在无疑已经是领袖级人物了,他大学时创业用的服务器都是我的。 阿飞的第一台服务器也是我无偿提供的。 265和、、客齐集(现在叫百姓网)的服务器、内容分发也全在我那里。 圈子里沉淀出来很多铁哥们,其实大家不单纯是生意往来。 比如,阿飞、吴欣鸿、华军、戴志康、李明顺等,在那个年代我能够想起来的人,大家关系都非常不错。 还因为我在背后是提供服务的,和他们不存在什么竞争。 我就给这些人做基础接入方案,弄很多带宽、网络、服务器,非常实际地为他们提供好的服务。 所以大家一直很信任我。 当时中国做IDC的厂家有一半使用我的软件,这其中的一半又使用我的IDC。 后来,世纪互联找我们谈了很久,想收购这部分业务。 我经过考虑,最终把蓝芒的IDC资产出售,只保留了软件业务和团队。 当时的蓝芒收入有上亿,利润也不少,品牌价值比较高,而且公司处于良性快速发展时期。 卖掉IDC业务,我淘到人生第一桶金,对于世纪互联,这更是一桩无比划算的交易。 那时是2007年,我还不到30岁。 云计算领域深度探索 蓝芒软件团队是我从最早时就一手打造的,默契度和配合度相当高,一直帮国家互联网主管部门开发系统备案系统、有害信息发现系统等软件。 2012年,我在厦门拿到美元融资后来到无锡,成立华云数据,正式开始运营软件业务。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蓝芒相当于华云数据的前身。 从2009年,我们就开始做云计算软件的开发。 五六年前对别人提云计算概念,别人把我当成大忽悠。 这是我这辈子第二次被人当成大忽悠。 戴志康投资的博雅互动就是用我的云服务。 是戴志康介绍我和张伟(博雅互动创始人)认识的。 网站一开始上线时,戴志康也不知道开发德州扑克到底能不能赚钱。 我说行,哥们支持你,我给你搞服务器。 他就投了张伟50万元。 我想还不如我投呢,因为当时戴志康好像就100万元的余款,还得掰成两半花。 投的博雅互动上市了,另外一个项目打水漂了。 现在,博雅互动还是华云数据的客户。 再比如说华云数据的另外一个客户4399,和华云数据的渊源比较深。 从它当时的负责人蔡文胜,再到现在的负责人,大家都非常熟。 合作源自信任,我们合作前不需要做太多铺垫。 只要把我们的产品、服务讲清楚就行。 游戏尤其是网页游戏,开服务器的量是非常惊人的,可能一天开100个分区,每个分区按4台服务器来算,按照传统IDC的方法,你装400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得花多长时间?我们当年就能让他具备5分钟装一个分区的能力,就是说10分钟开服,不仅把应用、数据库装起来,还可以把各种自联网、内容全给你复制起来。 我们的开服速度非常快。 站长们之所以愿意把服务器放在我这里,是因为觉得我不会坑他,不可能把50万元的东西卖到200万元。 我还会帮他们考虑什么时候加什么样的带宽最合适,不需要一帮人帮他瞎买,可能买50G带宽,结果只用5G。 带宽这东西,网管说用多少就用多少,你自己根本说不清楚的。 其实,我觉得站长资源的累积只是合作的一个层面,光靠朋友关系不够,更多的是要明白创业者的诉求。 比如当年戴志康的,为什么愿意放在蓝芒,因为我能提供给戴志康意想不到的服务,让他能够在基础设施这个专业方面始终需要我。 在2006年左右时,业界还没云计算的概念,都是买很多服务器进行堆叠。 5d6d网站访问量特别大,每分钟的数据库读写量特别大,磁盘IO陷入瓶颈,加上服务又有点乱。 后来我与戴志康一起商量,不用硬盘,而是用内存进行读写,把内存虚拟成硬盘,这种效率就可以解决磁盘IO问题。 我又帮他重新梳理IT的架构和系统,让读写速度快起来。 此外,我们还帮顶住各种各样的数据库恶意攻击。 其实我们当时的服务也是免费的。 踏实做IT企业的服务商 现在,华云数据更多走代理商的渠道模式,我们做OEM,给渠道商更多的产品主权。 中国现在有牌照的IDC厂商有1200多家,基本上90%以上大家都很熟。 很多IDC厂商现在还在用我的技术团队当年首次创业时开发的软件,谈合作的沟通成本很低,可能有时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用我们的软件了。 全国各地的IDC厂商算是贸易性的公司,从运营商采购IDC资源,再卖给最终用户,毛利率非常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所以一直以来并未受到投资人青睐。 华云数据想形成IDC厂商联盟,帮助中小型IDC厂商转型到云计算领域。 现在我们已经是1000多家IDC厂商的代理商。 未来,我们也会在开发者方向上发力,也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一起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开发者工作小组,主要为移动互联网公司和应用开发商提供云服务。 这两年,中国的云计算发展非常快,其实大家技术都差不多,拼的是谁最懂用户,懂得以怎样的产品形态卖产品给客户,让云计算落地非常重要。 而我其实从2000年就开始接触IDC,应该是中国最早接触云计算的一批创业者。 云主机的名字还是我2007年起的,但当时没申请专利(哈哈大笑)。 玩互联网,可能人家一个月的利润就几千万元、上亿元。 有人问,为什么我不做互联网,反而做基础设施。 我觉得我没有戴志康、吴欣鸿、姚剑军这些互联网创业者聪明。 我就想着怎么把这些人照顾好、服务好。 可能很多人看玩互联网的人挺苦逼,但他们觉得是一种乐趣。 有时候想想,我觉得其实自己也挺苦逼。 至少做互联网的能在节假日休息一下,但我们不行,得24小时盯着他们的服务器,不能宕机,要保证他们业务的连续性。